【驻村帮扶】立足资源优势 发展致富产业 ——十堰市农业农村局驻竹山县宝丰镇双河口村帮扶侧记

2024-05-31 作者: 华体电竞地址

  走进竹山县宝丰镇双河口村,道路两旁竖立起一盏盏高杆太阳能路灯,灯杆上高高悬挂着国旗和党旗,上面印制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“创宜居宜业新农村、建生态文明双河口”显得格外醒目。“这76盏路灯都是市农业农村局帮扶安装的,群众晚上能放心出行,还组织着在广场跳舞,作用大着哩!”提起这件事,双河口村党支部书记林勇笑逐颜开。

  双河口村由四个村合并而成,辖9个村民小组,有652户1821人,是十堰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帮扶村。自2021年8月向双河口村派驻工作队以来,通过深入走访群众,开展调查研究,结合村情,探索资源优势,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,形成各方力量、各种资源有机结合、有效统一,凝聚起推进双河口村乡村振兴最大“向心力”。

  双河口村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扎实,种植技术很成熟,耕种面积比较集中。但是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,生成的上千吨秸秆,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”。过去,部分村民为图方便就将秸秆直接焚烧,产生的大量烟尘既污染大气环境,又浪费了大量再生资源。

  “你们老是说秸秆禁烧,却又不解决秸秆的处理问题,大片秸秆荒在地里,我们老百姓有地不能种,这事我想不通。”面对村委干部的劝导,种粮农户储成全不满地说。驻村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,主动上门走访,“老储,秸秆不能一烧了之,秸秆还有大用处哩,能让你挣钱,变废为宝哩。”“秸秆也能利用?”面对驻村工作队上门,储成全将信将疑地说。

  “我们一天大概能运几车,大家都很配合,有些村民甚至都自己把秸秆打包整理好了,每吨付210元费用,老百姓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,又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我们也获得了原材料,村上也没有再‘冒黑烟’了。一举多得。”燃料厂负责人吕洪林说。

  今年以来,双河口村生物质颗粒成型燃料供不应求,订单已签200余吨。“我们还需要让利给群众,加大原料收储力度,满足市场需求。”吕洪林自信满满地说。

  我们联系上了储成全,他正在院子里打捆油菜秸秆,“把这秸秆捆一捆,送到秸秆处理厂去,多少还能变点钱。”储成全笑盈盈地说。

  双河口村版图面积17.8平方公里,其中林地33890亩,封山育林面积2190亩,森林覆盖率88%,为全镇第一。村内山竹资源丰富,为宝丰镇主要分布区域,多在海拔400米至1500米的坡度陡峭、土地贫瘠地段,与灌木林以混交状态生长。长期以来,由于没有鲜竹笋加工主体,双河口村鲜笋价格低、销路缺,多为自产自用,处于粗放生长、附加值低、经济效益差的初级阶段。

  “双河口鲜笋量很大,每年都被移民采了销往外地,我们这里都是做成笋干,因为鲜笋不能存放。”村民王俊向走访的驻村工作队这样说。“鲜笋通过加工工艺是可以保存的,十堰地区鲜笋以其色翠、空心、原生态、营养丰富在京津冀一带颇负盛名,相对于四川江浙等地的白笋、黄笋等品种更受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,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。”驻村范焕然接着说:“农产品走全产业链加工是趋势,通过加工工艺及液氮保存技术是能轻松实现生态绿笋长期保存的。”“鲜笋也能保存?”王俊将信将疑地说。

  想到就办,在摸清全村竹笋资源底数后,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十堰市武当竹文化投资有限公司,在双河口村设鲜笋收储加工基地,利用村集体现有帮扶车间,配套蒸煮设备及腌制桶等,抢抓季节节点,全力发展鲜竹笋收储加工。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村民采笋,并按照每斤1.4元—1.6元价格收购,在武当竹公司技术指导下,进行蒸煮、腌制等初加工,加工完成后由十堰武当竹公司收购,再次通过精深加工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。

  “今天采笋180斤,可以挣到近300元钱,这个月可以收入几千元。”正在称笋的村民徐支成高兴地说。

  进入帮扶车间,都是几个村干部忙碌的身影,村党支部书记林勇和副书记陈光荣在煮笋,村支委吕继春和村副主任黄明华在收笋,两个女干部李慧和徐霞忙着拍抖音宣传采笋收笋。

  “今天浏览量快达到两万了。”徐霞一手抱着翠绿的竹笋,一手拿着手机,还不忘兴奋地跟我们说话。“明天应该有更多的竹笋送来”。

  今年4月以来,双河口村已收储加工鲜竹笋9吨,村集体出售的收益近5万元,实现“无中生有,有中生优”的历史性突破。共带动20余户农户采笋增收,户平增收达到1300余元。

  五一过后,正是夏收农忙时节,宝丰镇双河口村的油菜进入成熟期,只见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,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,一粒粒饱满的菜籽哗哗哗地进入粮仓中。在双河口村的田间地头,有的在收割油菜,有的在移栽稻秧,一派和谐美丽的丰收画面。

  “去年天气特征情况不好,亏得市农业农村局帮我们搞油菜直播,每亩地节约六七百元。”看着我们走访,村民陈进位主动向我们介绍。“我有8亩油菜,收了2700斤菜籽,今年菜籽价格还高,今年还要的。”陈进位丰收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
  双河口村大力推行油稻轮作模式,去年在农技人员指导下,开展油菜直播,实现翻地、播种、施肥及泼洒农药一体化,不仅播种准确、直播均匀,还省工省力、节省本金。今年初,又组织植保无人机进行药肥一体喷洒作业,有效改善土壤肥力,控制蚜虫危害,极大扭转了去年冬天油菜冻害影响。

  在双河口村油菜新品种展示基地,市种子管理局的杂交油菜品种展示公告牌格外醒目。据该局负责人王印介绍:“这块展示基地有6.5亩,主要对五个品种进行测产,根据田间长势、株高、密度、抗性等做综合评价。通过展示,让群众在家门口选择心仪良种,为秋播应用良种打好基础。”

  “我们跟市种子局签的有基地合作协议,村里按技术要求种植五个油菜品种,市种子局负责化肥、农药及雇工费用。”村支部书记林勇介绍说。

  “去年这个种植周期,销售大米5000斤,菜籽收获近1900斤,单就这块集体农用地,我们就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”, 林勇继续介绍道。

  一点带一院,一院带一片,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始终把双河口村作为单位职能工作的“前哨站”“试验田”“示范点”,立足双河口村资源优势,培育优势产业。

  “抓发展必须抓产业,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”,市农业农村局驻双河口村范焕然说。

  2023年,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将继续配合双河口村两委,重点围绕水产养殖、秸秆利用、竹笋加工及粮油种植等产业,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,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支持村集体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,持续带动农民增收,推动村集体经济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双向互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