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根路灯灯杆上不但悬挂着路灯,还装配了交通、治安视频监控探头,路牌和公厕指示牌等设备;人行步道上的“绊脚石”电力箱也藏进了路周围的小树林……东城区雍和宫大街“多杆合一、箱体三化”改造让大街康复了洁净豁亮。记者从北京市城管委了解到,“多杆合一”及电力箱体“三化”改造本年将在朝阳区CBD、海淀区中关村西区等地20余条路途要点推行。
“一个小胡同口最多有五六根电线杆子,穿来穿去像走迷宫。”这说的,便是“多杆合一”改造前的雍和宫大街人行步道。
那时分,900多米的雍和宫大街各式各样立着233根各类杆体,路灯杆、标志杆、监控杆、信号灯杆,各类杆体款式不同,装置地也不同,到了晚上,常有路人不小心撞上,存在极大安全隐患。
上一年,市城管委、东城区城管委以雍和宫大街为试点,展开“多杆合一”整治改造。经过合理地布局,依照就近兼并的准则,选一根杆体作为“母杆”,将路灯、监控探头、路牌等设备整合到一根杆体上,其他拔除。“挑选母杆的时分依照电车杆、路灯杆、交通设备杆的次序优先挑选,可是究竟哪种杆作为母杆也不固定,要根据当地的实践量体裁衣。”市城管委景象处副处长陈龙介绍。
整治改造后,雍和宫大街本来的233根杆体精简为77根,人行步道康复了豁亮。
从地铁5号线雍和宫站G出口向外走不远,林荫小路的北侧小树林里藏着一个占地1平方米多的电力箱。这是上一年雍和宫大街路侧景象改造效果之一——电力箱体“三化”改造提高。
“这个电力箱原来是在路途南侧的,占地面积也大许多。在电力公司的支持下,把箱体从路南挪到了路北,箱体面积小了,不占路了,本来这一大片儿都是泊车的当地,整治之后还新建了口袋花园。”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介绍,电力箱体改造是与“多杆合一”改造一起进行的。所谓“三化”,是指隐形化、小型化、景象化。王涛说,电力箱体改造采纳“一箱一案”的方法,使用路侧美化景象让箱体隐形,受条件约束没办法完成隐形化的,有些放进了周边胡同的居民院墙内,有的则在电力箱体外侧砌上灰砖,尽量与周围的环境和谐。
现在,雍和宫大街电力箱体由原有的103台精简为66台,而且悉数退出人行步道。
本年,两项改造将逐渐铺开。其间东城区东四南北大街、朝阳区CBD、海淀区中关村西区等地20余条路途的“多杆合一”和核心区要点区域、路途100余处电力箱体“三化”的管理将作为推行要点。市城管委会同交通、交管、公安、规自、园林等部分近来发布《北京市城市路途多杆合一作业导则》和《北京市城市路途电力箱体三化设置要求》。城市路途“多杆合一”和电力箱体“三化”改造,有了一致辅导规范。 (记者 王天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