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首台!“天蝉”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来了

2024-07-06 作者: 华体会电子

  全国首台套“天蝉”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,近日在山东青岛落地。据了解,该系统在主要工序中的智能装备化率超过60%,能轻松实现将传统的建筑施工工序,例如混凝土振捣、钢筋绑扎、浇筑养护等工序集成整合,一体化推进施工生产。

  你一定好奇,这样一个系统长什么样、是怎样工作的。其实,它就像一个功能齐全的“大箱子”,罩在整个楼体外围,可以覆盖整个施工作业面,并实现自动爬行,建完一层向上升一层,直至整栋楼完成建造,施工速度最快可达5天1层。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如何助力建筑业向智能建造迈进?

  山东青岛黄埠岭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近日正在进行,施工现场一改往日的繁忙嘈杂,变得井然有序。远远看去,包裹在楼顶的蓝色“箱子”格外醒目,而仔细看,这个“大箱子”似乎还在建筑的外立面移动。项目负责人李红德说,原来,这个“大箱子”,就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——“天蝉”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。

  李红德:系统通过集成平台,控制不同分工的自动化机器人在悬挂式轨道上灵活运行,“零压力”覆盖整个作业面。与此同时,工人在底部辅助作业,与机器人协同合作,共同完成放线、钢筋绑扎、支模、混凝土浇筑等各项工序,实现流水化作业。完成本层施工任务后,集成平台仅用1小时即可爬升至上一层,直至整栋楼建造完成。缩减用工数量50%以上,提高施工速度,最快可达5天1层。

  据了解,该项目,是这套新一代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在全国的首次落地。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院长马明磊介绍,这个蓝色“大箱子”,可是内含乾坤,这里面包含有混凝土振捣机器人、整平机器人等十几种智能装备,在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的统一调配下,实现协同作业。

  马明磊:除了混凝土振捣机器人、整平机器人,还有覆膜机器人、凿毛机器人等等,这些智能建造机器人都被我们整合在这个“大箱子”的标准化集成基座上,系统在主要工序中的智能装备化率超过60%;配合智能布料系统、高精准放线系统、自动喷淋系统、物料提升系统、智能监控系统,高效协同完成建设目标。

  如果说这些系统和智能设备是人的“四肢”,保证“四肢”的高效配合,就少不了“大脑”的精准调配。马明磊进一步介绍,“天蝉”系统的高质高效运行,除了“灵活的四肢”,还得益于它的“智慧大脑”。

  马明磊:我们团队综合应用了BIM、虚拟现实、物联网等技术,自主研发出系统的智能控制管理系统,这就是它的“智慧大脑”了。而且,在实体工地建设的同时,我们还会在虚拟世界通过搭建虚拟数字模型,实现对项目的实时监测与管理。比如,项目进展、施工进度,甚至哪些工序正在进行,在控制管理系统里是一目了然。

  在以往的建筑工地上,尤其是高楼的外立面施工,属于高空作业,施工安全是着重关注对象。项目执行经理刘兴林表示,用了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之后,心里就踏实多了。

  刘兴林:因为这套系统是采用挂架与围护体系包裹在楼梯外围的,有些高空作业项目直接被机器取代,极大降低了施工危险性。同时,面对恶劣天气时,系统顶部的折叠天幕可覆盖整个作业面,将暴晒、下雨等恶劣天气隔离在外面,为内部的施工工人提供舒适的作业空间,同时也为建筑成品质量养护提供可控的环境条件。这套系统还采用标准化构件设计与模块化拼装模式,可以像拼积木一样轻轻松松实现安装、拆卸,以便周转利用,助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。

  在智能建造的加持之下,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也将有所提高。马明磊表示,未来,不仅建筑工人有望彻底告别“苦累脏”的工作环境;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的“好房子”建设,也将迎来崭新的建造方式。

  马明磊:总体质量和降成本这方面,用钢量是过去传统造楼用钢量的不到五分之一,直接成本能降低80%。因为全部过程采用的是非人工直接操作的手段,它的整体建造质量其实是能够最终靠免检的,让老百姓真正住上满意、健康的好房子。

  智能建造产业,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,是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、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方法。马明磊介绍,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的应用,是建筑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;未来,建筑业要逐步加快突破智能设计、智能施工、智能管理、智慧运维等关键核心技术,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

  马明磊:智能建造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,要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。坚持创新驱动,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类似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这样的装备的应用,就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典型案例。同时,还要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、绿色建筑,加强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,推动建筑业向绿色、低碳、循环发展转型。

  全国首台套“天蝉”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,近日在山东青岛落地。项目负责人李红德说,原来,这个“大箱子”,就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——“天蝉”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