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产家庭的书房里,一种被称为“大路灯”的落地护眼灯悄然盛行,成为书房的新宠。但是,跟着其价格逐步浮出水面,这款看似高端的产品也引发了顾客的热议,许多人质疑这是否又是一场智商税的征收。
这些大路灯,即便是入门等级,价格也轻松打破千元大关,部分高端产品的价格更是迫临五千元。初度触摸大路灯的顾客,无不对其价格感到咋舌。那么,这些价格昂贵的大路灯,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呢?
事实上,大路灯的正式名称是“落地护眼灯”,护眼功用被商家作为其主要卖点进行宣扬。但是,令人惊奇的是,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中,并未对“护眼”这一概念进行清晰界定。无论是用于读写照明的台灯,仍是声称具有护眼功用的台灯,都被统称为读写作业台灯。而在最新的《读写作业台灯功能要求》中,尽管对电气安全和光质量提出了清晰的规范和要求,但关于“护眼”这一表述,仍旧缺少详细的规范和界定。
关于这部分家长而言,购买大路灯好像渐渐的变成了了一种缓解焦虑的方法。他们期望经过这种方法来维护孩子的视力,防备近视的产生。但是,实际却并非如此达观。据眼科医师泄漏,在第一批购买护眼灯的用户中,依然有不少人呈现了近视的状况。医师着重,防备近视的仅有有效途径是合理用眼,而依靠护眼灯等外在手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。